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原境2021夏季主題展

摩訶曼殊師利—青蓮慧光‧吉祥文殊

印度到東亞的許多石窟雕塑和壁畫中,我們經常看到一身頂上多髻,手持如意、寶劍、經卷或青蓮花的菩薩,青蓮花是諸種蓮花中的上品珍寶,其花色雅致且氣味清新,象徵著一位以崇高智慧著稱的菩薩氣質,他就是文殊師利(梵語為Mañjuśrī)。
他在楞嚴會上領受佛陀密語的囑咐以救護阿難,又在諸聖陳說二十五圓通時簡擇獨優觀音耳根之門,那文殊究竟是何方神聖?

◆根據不同經典記載的文殊:
佛典中有著各種不同的記載,表現其歷史性格與真理向度的多元化,根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說,他是印度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誕生時出現了十種吉祥瑞兆,所謂的:光明滿室、甘露盈庭、地湧七珍、神開伏藏、雞生鳳子、豬誕龍豚、馬產麒麟、牛生白澤、倉變金粟、象具六牙…等等,因此素有「妙吉祥」的美稱。
若按照《華嚴經‧如來名號品》的記載,文殊是東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之外,不動智佛門下的首座,他與維摩詰居士一樣是他方大士、古佛示現、從本垂迹的聖者,才有了率眾問疾共入不二法門的高峰會。五世紀初以鳩摩羅什為首的關河教團,緊扣《維摩詰經》《法華經》的本迹思想,成熟了南北朝禪觀與義學的主流,《高僧傳》所記載同時修持這兩部經的僧侶比比皆是。

◆文殊的說法風格:
文殊既是為了輔佐釋迦牟尼佛的教化而來,卻又維持著那種直截了當的說法性格,這就構成初期大乘佛教的主流之一。
釋迦牟尼佛多依大眾現前的身心活動為次第而引導;文殊則是依據自身體悟的勝義直接開示,經典中處處可見其令人激賞的棒喝機鋒與教學法,文殊所標舉的甚深般若智慧和菩薩摩訶薩行處,就連資深的證道比丘舍利弗都感覺難思難議,唯有宿植久遠的深行菩薩才能信受無疑。

◆文殊相關古蹟、成為華嚴三聖的由來:
北齊到隋唐之間有許多山居潛修的大乘禪師們,他們窮畢生之力專志參究這樣的生命課題,這是整個大乘佛法學程的鍛鍊核心所在。水牛山文殊般若經碑洪頂山摩崖石刻的禪觀妙語,都是珍貴的歷史和心路見證者。
文殊和普賢作為主佛脇侍的群像模組在北周已然定型,隋代吉藏法師將文殊和普賢兩位大士的關聯性深化,對「文殊、普賢同參經典始末」與「文殊占經首、普賢位經末」進行總結,此說開啟百餘年後澄觀撰作《三聖圓融觀門》的先河,從此毗盧遮那佛、文殊、普賢構成的「華嚴三聖」,便成為漢傳佛教寺院中造像化儀的主要範式。

◆文殊廣傳的契機:
清代皇帝對山西五臺山的文殊信仰情有獨鍾,全境佛寺主殿的供像多遵循其護國政策,影響至今也是讓文殊信仰得以普遍為庶民所知曉的原因,隨著原境的夏季主題,讓我們一起來領略文殊法門及其文化內涵!

文—郭祐孟老師

古佛恩師 (教化因緣)

印度及西域等地罕見關於文殊信仰的記載,反倒在中國自東晉以來信仰文殊之風益發繁盛,文殊菩薩被大乘佛教徒尊為「三世古佛、七佛之母」,這是因為他有著豐富的修學成就和弘法歷練,譬如《菩薩瓔珞經》提到文殊為過去空寂世界的大身如來;《首楞嚴三昧經》說文殊就是過去平等世界的龍種上尊王如來,就連釋迦牟尼佛的授記師燃燈古佛也拜在他的門下學習。

◆文殊對漢傳佛教之影響:
文殊菩薩是這樣一位乘願再來輔助佛陀教化的古聖人,因此釋迦佛在《放缽經》中對他的法恩充滿感念,讚嘆文殊為過去無數佛的「佛道中父母」,「文殊法門」與「般若法門」雖然同源於「原始般若」,但是文殊菩薩一向以「空法」破執讓人印象深刻。
漢傳佛教的三論宗便仰推文殊為其遠祖,又因為文殊菩薩善用「反詰、否定、突兀」的言行來警眾,為了開顯第一義諦而喜好以不尋常的模式來說法,這又與中國禪宗的教學特質相互共鳴,善知識的智慧真是不可思議。

一行三昧 (文殊般若經)

《大寶積經》第四十六會的「文殊說般若會」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七的「曼殊室利分」相當,稱之《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梵文為Saptaśatikā-prajñāpāramitā(七百頌般若),中國南梁的曼陀羅仙、僧伽婆羅,以及唐代的玄奘法師都翻譯過。經典中集結了在印度舍衛城展開的智慧對話,此舍衛城的環境勝妙且多珍奇,住民善知義理好聞佛法,據說祇洹精舍每有眾僧講集之時,就有獼猴數千前來觀聽;諸鳥珍禽普皆來集,牠們因慈愛的氛圍薰習盡能保持寧靜平安。這一會的與談人是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和大迦葉尊者,他們談論著般若學的精采內涵,一相不可得、福田相不可思議等等……下卷還有文殊向佛陀請示的「一相莊嚴三摩地」一段極具特色,這也成為中國早期禪僧實踐面的重要指導。

佛陀指出:「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梵語ekavyūha-samādhi)意指將心專於一行而修習之正定,通常可以區分為「理觀」與「事行」兩者。理觀者以定心觀法界平等一相,畢竟空相應三昧中更無餘行次第了;事行者則如《文殊般若經》所說,若想要進入「一行三昧」的生命境界,必須先聽聞信解「般若波羅蜜法門」並如理思惟,為了不受外境干擾應學習閑靜專注的生活,初學「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以臻成熟,即於念中得見「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這是因為信解了一佛與無量諸佛的功德無二,才能契入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的微妙處。

真言點滴 (文殊真言)

北宋雍熙三年(986AD)的天息災大師,翻譯出《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這是一部集文殊相關曼荼羅、圖像、印相與護摩作法的寶典,其梵本為《聖文殊師利根本儀軌》(Āryamañjuśrīmūlakalpa)。儘管天息災譯本缺漏了不少的內容,但是其中的〈成就最上法品〉相當精湛,早在初唐就由寶思惟(Maṇicinta;?-721AD)以單行本翻譯問世,名為《大方廣菩薩藏經中文殊師利根本一字陀羅尼法》,義淨法師稱此「文殊根本一字陀羅尼」是文殊微妙之行,既可消除災障、惡夢、怨敵、五逆諸惡與諸多邪術,也能夠修具精進的能量以成辦一切善願美事,這是世間與出世間種種呪法當中最殊勝的法門。

青年導師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文殊用他的智慧利劍為求法行者劈出一條康莊大道,眾所周知《華嚴經‧入法界品》有善財童子依事證理的模範,文殊做為啟發善財童子發起菩提心的首席善知識,以及引導他從德雲比丘處學習念佛法門開始,一路歷經千山萬水、百城煙雲的參學心路,有人認為這一路上都是文殊的精心安排和善巧示現。
大唐賢首國師從其中選出「文殊、普賢、觀音」三者,說他們都是具足佛陀十力功德卻為廣度眾生而不作佛的善友,三位悲心深重的大士對世間有強烈的救贖意欲,山西李通玄長者更指出文殊、普賢、觀音三法是十方佛的共行之道,他將法藏所說的「位成滿顯,德勝三人」給獨立並結構化,這使得彌勒、文殊、普賢的三尊造像有了整體的意義,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被綱要濃縮成「三大士」或「四大菩薩」,透過諸家的努力而預示了日後密宗胎藏界中台八葉院的圖像系統,這就是存在於佛陀與菩薩之間的主伴酬暢。

清涼世界 (山西五臺山聖境)

根據《代宗朝贈司空大辨正廣智三藏和上表制集》的記載,唐代宗大曆四年(769)因不空三藏之奏請,敕令天下佛寺食堂中除賓頭盧尊者像之外,另安置文殊菩薩像以為「上座」,大曆七年(772)更敕令天下僧尼寺內各選一勝處,設置「大聖文殊師利菩薩院」並專奉聖容,這是以山西「五臺山」為中心向外輻射傳播的國家政策,影響所及遍及西藏、蒙古也遠傳韓國、日本乃至印度,在不空圓寂三年後的長安大興善寺文殊鎮國閣中,還素畫著文殊六字菩薩一鋪九身,加上閣內閣外牆壁上圖畫的文殊大會,共計聖眾一百零四身可謂熱鬧非凡。

渡海悲願 (文殊信仰東渡日本)

在日本鎌倉時期的奈良般若寺,也有一尊已經遺失的文殊像,是當時重要領眾者叡尊發願並全程關注製作的,其軀體內部以黑漆底書寫朱色梵咒的方式,畫有文殊真言和金、胎兩界曼陀羅的種子字壇城,此事由叡尊本人親筆所書共費時十二年才圓滿,西大寺本堂高二米五的文殊像,則是正安四年(1302)的叡尊弟子為其師十三回忌辰所作,師生的製作手法和造型都雷同;雙手分持劍與蓮花經卷,被推測為可能原屬於密教道場文殊堂的主尊,此文殊像身內藏有大量的僧尼抄寫經卷,經尾願文:「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佛以為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力。」這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並強調文殊是一切諸佛的發心善導者,也開啟了日本國民對文殊的尊崇與膜拜。
分享本文
主題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