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十二名女子 生命裡的悉達多——佛陀出家女弟子 性比丘尼(摩登伽女)

活動日期
2021/12/11 星期六
活動時間
下午2:30 - 下午5:00
活動地點
台中市西區民生北路147號  
《女問千秋》--新書發表會
十二名女子 生命裡的悉達多——佛陀出家女弟子 性比丘尼(摩登伽女)
【主講人】朱顏 老師
(文化大學中文博士)
【講座地點】原境佛教人文藝術
(台中市西區民生北路147號)
【講座日期】2021/12/11 (六)
【講座時間】下午2:30~5:00
——————————————
朱顏老師就讀博士班時,修邏輯學門時因無法理解,與師長回溯人生找緣由,這才明白自己屬亞斯柏格特質裡的抽象閱讀障礙群,當年看不懂樂譜,符號類的標記都難以辨別(無法與符號意義做連結),連回家的路都必須死背,每個指令都要很明確才能記憶。但即便如此,不僅修了哲學碩士,也努力取得了中文博士學位,在求學生涯得到觀世音菩薩多方庇佑,因而人生有了轉機。

在警察廣播電臺勝任電台的工作時,因不適用本名(蔡淑慧),靈機一動,在修中文博士時讀到「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故取名為「朱顏」而沿用至今。電台工作對朱顏老師有深遠的影響,且與台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蔣勳共同主持〈文化廣場〉節目,為了維護節目的品質,開始大量閱讀從古至今的文化藝術,並於2005榮獲金鐘獎「文化資訊節目主持人獎」。

因書寫碩士論文〈《佛說未曾有因緣經》研究〉,整理佛陀妻子耶輸陀羅的生命文本,被佛陀自敍七莖蓮花因緣的故事深深吸引。佛陀在與女性的互動裡所表現出的高度尊重與溫暖,改變了佛教文本對女性負面描述給的印象。因此想要整理佛陀的法,對女性的啓蒙,除了從漢傳大正藏經,及南傳巴利文漢譯大藏經,也略作西藏藏經甘珠爾、丹珠爾的田野徵詢。以大心力整理引用文獻及附錄,期待能為年輕一代鋪陳開展。這便是《女問千秋》最初的源起。

2021年,疫情嚴峻,五百多頁的〈女問千秋〉一書,以博士論文為基底,彙編十二名佛陀時期佛教女性紀錄在大藏經裡的三生文本。採文學、心理學的方便法軸線,書寫「千古大哉問」、「自白」、「洪荒女力」之非傳統章節,鋪陳她們的生命故事,加上由志工團隊合作,以中英文書寫〈女問千秋〉流通版之〈十二名女子生命裡的悉達多〉,終於同時出版了。

「廿多年的書寫,真正受益最多的是自己」,朱顏老師發現每個女人都是自己,一邊寫一邊看到自己的不堪、計較、偏執、傲慢、自以為是。(以下為朱顏老師自述,並提及佛陀十二名女子):
1.有時我就像摩耶夫人,內心非常害怕,對下地獄充滿了恐懼。
2.也發現自己那不放棄、勇於追求夢想的拚勁,像極了大愛道比丘尼
3.耶輸陀羅比丘尼,對多生情緣的執著,這不就是我嗎?貪美於好看的景,貪聽於美好音聲,常不能自已。
4.至於自以為是,不敢面對現實,追求法有分別心,還有那麼一點點潔癖,應該十足是妙賢比丘尼那一掛的。
5.更別說我那深藏在底蘊,十足的完美主義,完全是玉耶女的翻版。
6.但是,我好喜歡毗舍佉優婆夷,特愛主持正義的雞婆,朋友給我封號就是「正義之聲廣播電台台長」。
7.當然在親近佛法的過程裡,我的確如末利夫人,曾經為出家還是在家,困擾掙扎過。
8.作為女人,今生的我,也經常像未出家前的蓮華色比丘尼,好強不服輸,有意無意的,愛運用女性魅力以為手段。
9.坦白說,我非常喜歡勇敢追求所愛的摩登伽女,不退縮有擔當,不害怕別人說甚麼,就是要做自己。
10.本來以為自己是黑白分明不說謊的人,直到在韋提希夫人的痛苦裡,才明白了人生灰色地帶的兩難,其實常常不得已要欺騙。
11.就這樣,在微妙比丘尼的反省裡,學習到看住自己的報復心,懂得懺悔。
12.獨自一個人的時候,最常提醒自己,要堅定地仰望勝鬘夫人的志向,不看輕自己,一定要完成從來沒有人整理出來的,關於佛陀時期佛教女性的三生文本,就這樣,生命裡的悉達多,從古至今完美的鍊接融合,美夢成真了。

《楞嚴經》中摩登伽女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摩登伽女迷戀阿難尊者,而留下求不得苦的眼淚,摩登伽女的母親為達成她的心願而用巫術(佛教對女性的我見之說)迷惑阿難,但在佛陀眼裡,儘管看見了阿難與摩登伽女宿世累劫以來的緣分,仍堅守了最後一條防線,那為什麼不讓阿難就此嫁娶摩登伽女呢?又如果妥協了,後世還會有阿難幫助女人出家的故事嗎?此是值得省思的議題,用If(如果)這個詞可以檢視任何問題,朱顏老師運用哲學系的角度與生動的想像力,以發散的思維方式帶我們俯瞰佛陀十二名女子的故事。

這本書寫佛陀身邊的十二個女性,是想從母親、妻子、愛人、朋友、學生……各個角度這樣一個全貌的方式,拼湊成一個女性的整體形象。也就是說,每個女性在他的生命過程裡,應該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本書以第一人稱敘事的自白方式,深入描寫內心世界。以文學意識流「我」的描寫方式,建構文學文本,形式上看起來像創作,但是若不以創作體看待,它更深層的定位與意義,是為了要凸顯佛教文本,在一向以來的書寫紀錄裡,突破記憶及資料文本的不確定性,而不受到時空、距離個人條件,用主觀深入內心世界描寫,希望更能塑造佛教女性的生命面貌。
——————————————
感恩朱顏老師蒞臨原境的分享
感謝大家的配合與參與
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