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

聞性解脫之觀行2021原境春季主題展

主講人
會極法師
活動日期
2021/03/11 星期四
活動時間
下午2:30 - 下午5:00
活動地點
台中市西區民生北路147號  
觀行中首要的前題便是明白世間的實相,其根源皆不出於五蘊。
「色」即涵蓋世間所有萬法—外在世界(包括身)
「受想行識」即四蘊結合的心法,全屬內在世界

《楞嚴經》是一部通徹性相、交融萬有的寶典,從阿難落難的故事開啟篇章,示生死之因實由貪愛為始,憐憫眾生故,曉以首楞嚴大定。
會極法師舉龍樹菩薩的故事為例,原先是學識超群且年少輕狂的龍樹菩薩,卻誤入歧途,學了隱身術潛入宮中侵犯宮女,被國王派兵圍捕,此時龍樹菩薩才深深體悟到貪愛是苦,是生死禍患的根本,脫困後便認真修行了。

修行的目的無非要得解脫聖果, 而為何不得反墮,原因何在?在《楞嚴經》中佛陀舉出,「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由於不知道這二種根本,以致於盲修瞎煉,錯亂修習,導致縱經千劫勤苦,猶是不得聖果。
1.「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人之所以會有生死的問題,根本的原因是用了攀緣心,認為這個能夠思想知覺的心就是真心,並把這個攀緣心當作是自己的自性。如此就會產生無始以來的生死問題,導致生死輪迴相續不斷。

2.「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是佛陀要我們認清何者是「菩提涅槃清淨的本體」它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是一切法所依之體,是成就無上菩提的根本。只要「照見」障礙我們「真心」的五蘊皆空,那「真性菩提」就立刻回復本來面目。元清淨體就是我們現今根中所具,圓湛不生滅之真性,「緣所遺者」這句,以轉識能遍緣一切,而不能反緣本有的識性,一如眼有見,能遍見一切,而不能反見自眼一般。

佛陀善巧的從眾生的生滅身中揀出不生滅之性,令修行人明白因地心與果地覺的相符。
一真之性在眾生身中分結六根,終日精明逐塵,佛以眼根辨明見性,令知明暗是生滅塵相,而能見明見暗之性則無有變動。六根作用雖然不同,但其性是一。隨選一根入修,都能歸元圓證菩提。

在二十五圓通的範例中,最為圓通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因我們眾生耳根最利,是最善巧方便的法門。

《楞嚴經》卷五:「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圓明,成法解脫。解脫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得無生忍。」
六根的結,就如同華巾被打上了六個結,六結雖然是同一條巾,可是打結它不同時打,所以解的時候,也是不能一時同解,必須依序而解,所謂「生因識有,滅從色除」,先解人空(我空),要先從聲塵(動靜二結)捨離,使心脫黏塵境,繼而解根結,根塵不相緣合,分別識自然銷亡,功夫日深綿密,得空性圓明人法雙空,最終連空也除遣,得無生忍。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觀世音菩薩自述其修行因緣,強調修法要先發菩提心,會極法師譬喻發菩提心就如同一個人發心想去看海,便會蒐集資料前往目的地(如同了解法的次第、修學實踐),直到抵達海邊,但踩到的海水與海中央的深海是相同的,只是行者經歷有深廣之分,所以菩薩有階位的施設,因此修學的人還要不斷精進,一切都從菩提心發起,直至入菩提心的正位,才是真正起修,最終由這個真性海的理不斷深入,才能任運優遊恆沙功德。
————————————
感恩會極法師蒞臨原境的分享
感謝大家的蒞臨參與

臉書貼文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Yuchin.Buddhism.AH/posts/1631748873702269
分享本文
會極法師
主講人
會極法師
  • 學歷
華嚴專宗研究所碩士

  • 現任
  1. 玉所行舘大願佛學社講師
  2. 圓覺佛學院講師
  3. 華嚴專宗學院研究所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