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

寂滅為樂—趣談涅槃圖2020原境秋季主題展

主講人
劉又銑 老師
活動日期
2021/01/20 星期三
活動時間
下午2:30 - 下午5:00
活動地點
台中市西區民生北路147號  
|活動花絮|

佛涅槃圖的畫面構成主要包括來自《大般涅槃經》、《佛母經》等佛教經典中提及的固定圖像,比如躺著的釋迦牟尼、圍繞在他身邊的佛弟子們、佛教諸神、沙羅雙樹等。儘管不同的佛涅槃圖在表現同一對象時可能有明顯的差異性,但總體而言,圖像的描繪必須清楚地將釋迦入滅的故事呈現出來。佛經中的涅槃場景及其他的人物、動植物形象基本上會隨著時代更遷和信仰的多樣化而產生變容,可從中辨析出不斷注入的新元素。

佛陀藉由自己的死亡來教導佛弟子最後一課,經過五衰相現後便正式退休了。我們都了解火焰熄滅的情形,火盡煙散、寂然無迹,因此涅槃(nibbana/nirvana)作爲佛教的修持目標,其字面意思是火焰的熄滅、風的吹散狀態,是清涼且平靜的。有餘涅槃是煩惱盡,肉身存;無餘涅槃是肉身死亡,完全進入寂滅,不再受後有,亦即不再受三界生死輪迴,經典稱為般涅槃、圓寂。

根據《長阿含經》中的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阿羅漢滅盡自己之後,入於無餘涅槃,唯存如來藏獨存狀態,雖然他不再輪迴三界,解脫無餘,但是,於世間無益,於他自己也沒有意義了。

印度的涅槃變相:依《毘奈耶雜事》記載,當世尊方示現涅槃時,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曾顧念到阿闍世王信根初發,恐受不了哀痛的打擊,因而命行雨大臣,將佛陀的自生天託生、降誕、苦行、成道、轉法輪、度眾,以至於涅槃示寂等的一代化蹟,圖畫於妙堂殿上,由此推知應是時代最早的涅槃圖。

早期印度佛教拒絕使用死亡場景,而是用「塔」來代表佛陀涅槃。二世紀後,犍陀羅因為受到希臘羅馬文化影響,結合神話歌詠並展示死者生前事蹟,於是透過八相圖或是誕生圖來描述佛陀由凡成聖的歷程。

早期佛教以「常、樂、我、淨」稱為四顛倒,要以四念處來對治(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但後期佛教徒卻說世間應該有常樂我淨的事物,那就是「涅槃」。
◆常:無常是真理,所以無常這恆久不變的現象=常。
◆樂:涅槃是快樂的,修行(苦行)是為了加速涅槃的腳步。
◆我:涅槃不受一切因緣法推動,這才是真我。
◆淨:諸法是空,而空是清淨地,所以諸法=清淨。

早期涅槃圖元素:諸天與弟子痛哭、力士跌倒、阿難暈厥、阿那律勸誡、須跋先佛涅槃、迦葉撫摸佛足。
佛陀滅度後是以「轉輪聖王葬法」,先用香湯洗乾淨佛的遺軀,換上新袈裟,以金棺入葬,裡面放置500件佛生前穿過的袈裟。接著金棺內灌滿麻油。棺外套槨,用雙槨,內用鐵槨,外用檀香木槨。佛說,荼毗的助燃物需用名香,不可以使用雜物。荼毗之後,好生收斂佛舍利,於各城邦四周建佛舍利塔供奉。讓人們“思慕如來法王道化,生獲福利,死得上天。”

莫高窟一五八窟涅槃變相,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涅槃佛,全長五一公尺,世 尊的臥姿以塑像表示,佛弟子眾則以壁畫表示之,世尊的頭上髮紋清晰,面貌圓滿祥和,佛弟子眾均以繪畫畫在壁上,神情僅是默哀而未失常態眾,但未悟道的弟子們則是嚎啕大哭,不能自持,有的還以割耳、挖鼻、剖腹等行動,來表現自己的痛不欲生。

日本為因應「涅槃會」的需要而開始大量產出涅槃圖,涅槃會又稱常樂會,為三大法會之一,舉行於農曆三月十五日左右,每次舉行都須動員七百位僧人。日本最早的涅槃會舉行於奈良興福寺(750年),最大的涅槃圖位於京都泉涌寺(長16mX寬8m),筆法最細緻的是京都東福寺。

「祇園精舍的鐘聲,有諸行無常的聲響;沙羅雙樹的花色,顯盛者必衰的道理」佛的涅槃像是一個無言的教化,示現涅槃在告訴我們,有生必有死,人世無常,四大假合,軀殼總有毀壞的一天。惟有把握有限的時光,上行下化,才能體悟到涅槃的真正意義,也就是佛陀的教化精神。
——————————————
感恩劉老師蒞臨原境的分享
感謝大家的蒞臨參與
分享本文
劉又銑 老師
主講人
劉又銑 老師
圓光文教弘化館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