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

行醫之路的境與鏡2020原境秋季主題展

主講人
柯道維 醫師
活動日期
2021/01/06 星期三
活動時間
下午2:30 - 下午5:00
活動地點
台中市西區民生北路147號  
|活動花絮|

「聽舅舅的話」
柯醫師兒時因舅舅耳濡目染立志成為醫師,看見外科醫師的舅舅行事敏銳果決,運用精湛醫術,在短時間搶救生命,救人無數,骨折病患很快恢復健康,全家生計有著落,覺得當外科醫師是救人的行業,心生敬佩,而舅舅也鼓勵他填寫醫學系,後來順利考取了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士。

但在成為真正的醫師之前,還須經歷長時間的實習磨練,在準備選次專科之時又遇見另一位貴人—陳自諒院長,因陳院長剛從佛羅里達州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大腸直腸肛門外科研習學成返國,將最先進的腹腔鏡技術引進國內,在擁有最先進的資源與陳院長的諄諄教誨,次專科就選擇大腸直腸外科。

英文Patient的意思是病人,也是耐心的意思。柯醫師非常重視與病患的溝通,而溝通是需要耐心的,有時病人的詞彙不足無法確切說明病情,甚至不清楚開刀的位置,因而導致醫學上的誤判,所以醫師必須了解病情的來龍去脈、抽絲剝繭,並保持對醫療的熱情,對每一位病人負責,才能避免醫療糾紛。

衛福部公布107年全台累積癌症病患,大腸癌者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年齡於50歲以上佔多數,但死亡率逐年下降,由此顯示台灣醫療水準有進步的趨勢。柯醫師建議,若有家族遺傳史最好盡早進行篩檢治療,並且2-3年追蹤一次,第一、二期的病人都有70~90%的存活率,而通常等到發現異狀才確診的患者都已來到第三、四期。他說,定時健康檢查就像汽車保養,切莫等到上高速公路了才發現汽車拋錨。

引發大腸癌並沒有絕對原因,但應盡量避免速食與醃製食品,營養均衡最重要,重點並非食物本身,而是烹調方式、調味方式會導致營養流失,因此建議都吃食物的原型,少吃加工食品。
精準醫療:預防、預測、個人化、參與
定期健檢就是實踐「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有了檢驗報告便可以預測身體變化的方向,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態不同,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機制去判斷,不需要危言聳聽而過度驚慌,唯有讓病人深入了解病況、參與其中,才能免於未知導致的恐慌,對醫師信任、對自己有信心才能達到治療最好的效用。

醫師與病人之間是雙向的努力,在行醫之路也從病人的故事中得到許多啟發,陪伴病人就如同貓的陪伴,不需要過多的語言,而是了解對方的喜好和傾聽,醫師同時也扮演家屬的角色,發揮同理心才能與病人及家屬做良好的溝通。生病並不可怕,有時是扮演轉捩點的角色,提醒我們找回失去的東西,重點是及早面對、及早治療,就能免於千金難買早知道的遺憾。
——————————————
感恩柯醫師蒞臨原境的分享
感謝大家的蒞臨參與

分享本文
柯道維 醫師
主講人
柯道維 醫師
現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外科部大腸直腸肛門外科 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手術室 副主任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主治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 中西醫學系 醫學士
中國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碩士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 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EMBA)

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手術室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 主治醫師
美國臨床癌症醫學會 (亞特蘭大、芝加哥) 癌症醫學研究
香港國際大腸直腸疾病研習營受訓
彰化基督教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腸腸久久病友協會理事長

教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部定助理教授